粽子传说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腊肉香肠粽":腊肉香肠包的小粽,入口就有过年团圆的气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火腿粽":要金华火腿,肥瘦均匀肉块包粽也可。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蛋黄。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各地风味也有所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蛋黄肉粽等。
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颇受人们喜爱。然而,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不可贪食。 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最好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