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日电讯 ▪ 香江新闻中交三航局讯(CAN通訊員 張 譯之 胡興順 ) 盛夏的烈日,如烈火般炙烤著淮河入海水道的施工段,這裏正在上演一場緊張的防汛進行曲。現場工人們汗流浹背,有序地進行汛前的維修養護作業,智慧工地監控大螢幕上數據閃爍,挖掘機忙碌地揮舞鐵臂,清理河道中的臨時施工圍堰。這是264省道淮安區段專案為迎接“汛期大考”而忙碌的縮影。
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264省道淮安區段建設工程,全長34.45公里,包含21座橋樑,總長4.2千米。其中,涉河橋樑達20座,排水涵152道,橋樑占比高、施工便道長,涉水涉河點多,給專案防汛治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目前,部分河道淤塞嚴重,這對後期雨季行洪會是一大阻礙,並且當前仍有部分橋樑下部結構在施工。”在專案安全管理例會上,安全總監滕修澤指出安全隱患。考慮到7月至9月是當地的雨季,降雨量占全年69%以上,日最大降水量最高可達254毫米,河道清理行動刻不容緩。
為確保度汛和施工兩不誤,專案團隊迅速行動。一方面,積極與淮安區水利部門溝通協調,啟動阻水障礙物清除計畫;另一方面,工程部加班加點,終於在6月上旬完成了所有涉河施工任務。
在這過程中,經理助理趙夢強帶領專案團隊頂著烈日,逐一排查了32條河道,他們詳細記錄每條河道的堵塞情況,並制定了科學的清理方案。
隨後,專案部迅速展開了河道清淤治理工作。“趁天氣好的幾天,我們2個工區每天安排了10多名員工,並在6台長臂挖機和水上挖機的協助下,從早上6點忙到晚上9點,只為了早點完成這項任務。”趙夢強介紹道。
在橫河大橋,專案團隊發現,由於河底未進行鋪裝硬化,該河段的淤泥日益堆積,2條河道也已被分成4段,河道內的淤泥也已累達30釐米厚。
為防止水流不暢加重淤泥堆積,專案團隊採用袋裝砂土疊築圍堰擋住上游來水,啟動抽水機進行晝夜強排,同時打開下游泄水口,加速水流排放。
待清淤範圍內水勢退去,挖掘機便進場作業,將淤泥一鍬一鍬地挖出,裝上運輸車運走。經過數日的艱苦努力,專案在汛期前完成了全線河道障礙物的清除工作。
在隨後的河道“清腸”行動中,專案團隊繼續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積極配合當地部門對河道進行不定期巡查。他們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應急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最大限度減少降雨對專案造成的影響。
如今,在湛藍的天空下,綠草如茵,河道通暢。專案團隊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迎接暴風雨的來襲。在淮河兩岸,防汛勝利的凱歌正悄然奏響,那振奮的旋律仿佛在訴說著團隊成員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又似在讚美他們為淮河汛期安全所付出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