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网络媒体甘肃行】之”乞巧节”的传说

 时间:2017-08-19 13:52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张焱
   仙女配凡郎,气坏了王母娘娘。凶神恶煞似的来到仇池山,无情地拆散了这对鸳鸯。后来,小仙女和小伙子坚持不懈地跟王母娘娘斗智斗勇,历经了重重磨难,在观世音菩萨的帮助下,赢得了重返仇池古国​的自由。不过百年之后,小仙女不得不遵守诺言,返回天廷,这也就是



 

很早以前,西和的仇池山高耸入云,傲视群峰, 雄踞八方。

有一年,观世音菩萨应邀去赴王母娘娘的寿筵,各路大仙念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功德无量,轮番劝酒。她本来不胜酒力,但盛情难却,只好多饮了几杯。当她踏莲云、乘风车归来时,经风一吹,有点晕晕颠颠,一脚不慎,将仇池山的山尖给撞飞了,便成了现今的样子。后来,王母娘娘云游路过仇池山,见险峻异常,心里非常高兴,便在山顶上撒了几把桃核。她有了瑶池的蟠桃园还不满足,有孙猴子捣乱,实在不好看管,于是产生了营造人间仙桃园的想法。这核桃,落土生根,见风就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大,很快便开花挂果。此后,每隔三百六十年,王母娘娘便打发七彩仙女来此地采摘。一轮又一轮,桃子酬众仙,别有风味。

话说七彩女中有个小仙女,来仇池山摘桃子的次数多了,痴迷上了人间美景,也恋上了仇池山山下的一个小伙子。后来,她偷偷溜出了牢笼似的纺织房,悄悄和小伙子结了婚,过起了人间男耕女织的逍遥日子。

 

仙女配凡郎,气坏了王母娘娘。她风闻此事,暴跳如雷,凶神恶煞似的来到仇池山,无情地拆散了这对鸳鸯。后来,小仙女和小伙子坚持不懈地跟王母娘娘斗智斗勇,历经了重重磨难,在观世音菩萨的帮助下,赢得了重返仇池古国​的自由。不过百年之后,小仙女不得不遵守诺言,返回天廷,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牛郎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小仙女,在每年的七夕,载歌载舞,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后来逐渐演变,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形成了西和独有的乞巧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西和的乞巧习俗其实是先秦时期汉族民间祭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可见女修以织闻名传于后世,因系氏族的始祖,故成为织女星。秦先民最早居于汉水上游,因而将晴天夜晚天空呈现的银白色光带也称作'汉'。'汉'或'云汉'、'天汉'成了银河的通用名称。秦人将位于银河北侧呈三角状排列的一大星两小星称作'织女',以纪念自己的始祖。''既指天上的'云汉'、'天汉',也指发源于嶓冢山、哺育秦人、秦文化的那条大水,即西汉水,而当地人在乞巧活动中供奉的'巧娘娘'实质上就是织女。"乞巧民俗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经唐宋发展,明清时代达到全盛,是一种集崇拜信仰、诗歌、音乐歌舞、工艺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