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文化宁县 小小戏剧头帽蕴含深厚积淀

 时间:2017-08-14 21:29 来源:中国甘肃网责任编辑:张焱
   巍巍子午岭,滔滔马莲河。神奇瑰丽的黄土大塬孕育守护着这样一片文明之地。周人稼穑,义渠立国,在宁县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无数璀璨的历史底蕴以及非遗文化。

                                                                 
                                                                                手工艺人制作的香包

中国甘肃网8月12日讯 (本网记者 吕庚青 实习记者 王华) 巍巍子午岭,滔滔马莲河。神奇瑰丽的黄土大塬孕育守护着这样一片文明之地。周人稼穑,义渠立国,在宁县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无数璀璨的历史底蕴以及非遗文化。8月12日,记者来到宁县莲花池,见到了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维勤老人。

杨维勤老人来自宁县太昌镇,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戏曲头帽。这一顶顶做工精美的戏剧头帽以龙凤为主,镂空部分涂抹金粉、银粉,帽顶扎球状樱花,搭配各色穗子,立体感强,色彩艳丽。 

它们的制作人杨维勤,已经是这门手艺的第4代传人了,如今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衣钵,选择了传承这门手艺。老人介绍说,宁县戏剧头帽以牛皮纸为底,通过将8到14层的牛皮纸手工凿刻出图样,再用铁丝进行固定,经过上漆封泥,着色装饰,固定附件等繁杂的工序,一顶做工精美的戏剧头帽才终于制作完成。“这门手艺看似不难,实际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练习,倾注心血。”杨维勤说。

                                                                   
杨维勤在介绍戏剧头帽

在谈起父亲对戏剧头帽制作事业的痴迷时,儿子杨君臣告诉记者,随着传统戏曲的不断变化发展,在旧戏剧头帽样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的情况下,父亲亲自前往苏杭去学习借鉴新样式。正是父亲这种对戏剧头帽事业的专注和不断学习,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在长大后选择美术类专业,传承父亲衣钵。

回首过往,宁县戏剧头帽的制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尽管中间因为历史原因停止制作了一段时间,但得益于民间工艺大师的努力,这项承载着劳动人民智慧,传承着宁县文化的手艺,还是保存了下来。

而同样传承下来的还有众多手工艺。宁县香包,色彩艳丽,简单质朴的造型却表现出了深刻的寓意;宁县刺绣,艳而不俗,丰富的色彩配置却营造出典雅的艺术效果;宁县皮影,栩栩如生,小小的一张却蕴含着人民的智慧。

千百年来的文化沉积,使得这片广阔的黄土绿洲更加耀眼,历史文化更加厚重,而创新发展则让她焕发出了新的风采。传承与创新,时代的碰撞,激荡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