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电商+生态+产业 走出绿色发展脱贫致富新路子

 时间:2016-06-30 17:39 来源:中国香港每日电讯新闻社责任编辑:张焱
   山大沟深哪里找?陇南网店九千家。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建设,已经成了陇南十分抢眼的亮点,陇南人不再受困于山大沟深,网络使这里的经济活了起来;陇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陇南美丽乡村

“山大沟深哪里找?陇南网店九千家。”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建设,已经成了陇南十分抢眼的亮点,陇南人不再受困于山大沟深,网络使这里的经济活了起来;陇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1200个美丽乡村,让农民不出家门,用自己的青山绿水获得财富;陇南当地久负盛名的花椒、橄榄、核桃、木耳、中药等特产,也已经形成“大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出了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

近日,“脱贫决胜看陇原暨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活动走进美丽陇南,看陇南从电商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三方面发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脱贫致富新路子。

在陇南,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抢抓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契机,已经不单单是句口号,该市将“互联网+”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助推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电商扶贫,为陇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陇南特产--花椒

陇南市市委书记孙雪涛介绍,陇南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如今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5月底,全市开办网店9104家,累计实现销售39.16亿元。土鸡蛋、土蜂蜜、木耳等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康县两河镇贫困户巩兵州从2014年8月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30多万元,纯利润接近6万元,实现了脱贫。以花椒、核桃、苹果、中药材等为代表的陇南特产在网络上销量持续上升。

在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看来,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刚好可以把陇南农特产品经营分散、品种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扬长避短,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成为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在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贫困户开始和网店建立利益连结机制,当地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贫困地区光缆入村入户速度,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在线交易、代购代销、物流配送等服务。大大小小的网店和电商扶贫点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在卖出中做挣钱的“加法”,在买入中做省钱的“减法”,让农民双重受益。


                                                               陇南大樱桃

陇南挂牌成立了西部首家电子商务教学培训全日制学校——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累计培训电商专业人员12.4万人,目前电商学院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首个淘宝网市级地方馆——“特色中国•陇南馆”运营良好。国务院扶贫办将陇南列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试点市”、商务部将陇南列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县、礼县、宕昌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这是习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的。近年来,陇南将乡村旅游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基础先行、金融支撑、模式创新、新媒助力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完成扶贫致富任务。

陇南自然景观奇峻秀美、历史遗存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独具特色,这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方面的探索,陇南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路———发展乡村旅游。


                                                                      康县乡村

走进陇南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美丽的景色跃然眼前。花桥村被整体打造成了一个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中医养生、农特产品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大景区。

全村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在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是十分寻常的事情。这是陇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模式之一:“景区+农家”。它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据了解,花桥村自去年以来已经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1600多万元。

2012年起,花桥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花桥村被授予“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截止目前,花桥村已探索出“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联动”的运营方式,初步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陇南康县模式。

花桥村的建设发展,转变了百姓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也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而花桥村的变化,只是陇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陇南全市已建成1249个美丽乡村,75个村被国家列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3个村被国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陇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走绿色发展之路,产业扶贫也是陇南脱贫攻坚的“重头戏”。


                                                                       西和晚霞湖

陇南市西和县依托当地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社,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汇溪为流、集散为整,借助政府主导,产业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将小流通纳入大市场,走出了一条脱贫新路。

2015年,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3万亩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产值达到6208万元,一次性返还4200户社员利润558.7万元,合作社成员户均1.33万元,使马铃薯成为农户实实在在的“金豆豆”。目前,合作社拥有占地50亩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管理基地,建成了万吨脱毒种薯贮藏窖群以及年生产千万粒的脱毒种薯组培流水生产线,成为了当地农业增产增收的新增长极。

同时,陇南西和还积极引导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合作社发展迅速,初步形成生产规模。位于西和县城南部的何坝镇安峪村的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典型。


                                                                      文县乡村旅游--墙画

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企群共建和电商扶贫的帮扶模式和生产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带动、金融贷款带动的带富模式,带动全镇120户贫困户脱贫。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向贫困户提供良种、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与农户合作,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聚集起来,不断扩大中药材基地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带动农户发展。同时,采取“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措施,对农户、社员种植的半夏进行统一收购,由合作社加工分类后销往全国各地,有效保障了农户利益。

2015年,在合作社带动下,26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合作社总交易额达3200多万元。目前,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一个能示范和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亮点”和“窗口”,在西和中药材种植异军突起的大潮里树起了致富带动的新典型。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