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三个帝王所想到的

 时间:2016-06-29 18:15 来源:中国香港每日电讯新闻社责任编辑:张焱
   打开泛黄的历史典籍,翻阅王朝的兴衰记载,了解帝国的忽生忽灭,总会带给人们不尽的思索。现在,截取历史的横断面,仅对三个帝王的所作所为谈一点感想和看法。
 
打开泛黄的历史典籍,翻阅王朝的兴衰记载,了解帝国的忽生忽灭,总会带给人们不尽的思索。现在,截取历史的横断面,仅对三个帝王的所作所为谈一点感想和看法。


                                             北魏孝文帝

 
在匈奴部落北上征战欧洲时,草原上又兴起了一个马背民族—拓跋鲜卑族。初始,他们建立了代国,在后来的兼并、演变中,改称北魏。到公元386年,第三代国君拓跋寿灭掉了夏、北燕、北凉等割据的一个个小朝廷,使北方走向了久违的统一。
 
到了第六代的孝文帝,更是英主临世。北魏强大起来了。这与他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有关。如学习汉人说汉化,穿汉服。鼓励农耕。提倡与汉人通婚,自己身体力行,招聘汉女入宫。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人。同时,在刑法上规定,禁止对女性犯人裸刑处死。维护了女性的基本人权。对贪赃枉法者课以重刑,凡贪一匹绢者处以死刑。还力排众议,把都城从高原深处迁到洛阳…..抛弃了马背民族的封闭、落后等弊端,采汉族的文明为其所用,从而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在那个朝兴夕亡、朝廷更迭像走马灯似的年代,北魏却存活了一百多年,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忽必烈

 
和北魏孝文帝有着天壤之别的是忽必烈。
 
他承袭了前辈的武功,接过权杖建立了元帝国。他虽有先祖成吉思汗的血脉,却无成吉思汗的肚量。建国后採取极为残酷的民族歧视政策,把国民分为四等。蒙古族人为一等人,可以任意驱使、欺压其它族人,即使杀人也无需偿命,只需罚银即可。把南宋汉人定为四等人,汉族妇女嫁人时,首先要把新娘送入蒙古保长的家里,由蒙古保长享受初夜权,真是荒唐之极。
 
他还将社会职业作了最可笑的划分:当官人的地位是最高的,是一等人,即所谓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匠、七商、八娼、九儒、十丐。政治上的极不平等,一向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仅稍胜乞丐而已。
 
忽必烈的这种局限、愚昧、无知、残酷,大大扼制了社会的生产力,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终于酿成农民大起义。元帝国的灭亡就是必然的了。建国不足百年,就又被撵回到那大漠草窝里去了。


                                              多尔衮

 
和忽必烈相去不远的是清廷的多尔衮。在清兵入关后不久,以皇叔父身份摄政的多尔衮就下达了剃发令,限男子十日内按满人风俗剃发梳辫。服装也改为长衫马褂,如若反抗,则留发不留头。
 
这对于习惯宽衣大袖、峨冠束发的汉人来说,受到近乎阉割一样的耻辱。当然要遭到汉人顽强的抵抗了。江阴十几万军民坚持守城,使清廷损失68000人和三个亲王。破城之日受到报复屠杀,血流成河,死里逃生仅十几个人。
 
嘉定军民坚持抗清守城三个月,被清兵屠城三次。五十万人只剩下五十人,其惨烈让人不忍卒读。在这种民族高压政策下,实现了一个落后民族用落后的文化、落后的社会意识形态、落后的生产方式对一个相对先进的民族进行畸形的统治,造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固步自封、不求改革上进、落后、衰弱挨打的局面,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假设,不是多尔衮,而是北魏的孝文帝式的实现民族大融合的政策,中国的近代史又会是一个样子了。当然了,历史没有假设。不过,我们从中该得到什么启示?看到现在电视上充斥着大辫子的电视剧,一个个长袍、马褂,马蹄袖一甩,三呼万岁,歌颂康乾盛世,令人作呕。真的有康乾盛世吗?即使有,那也是用红墨水写成的。
 
本文作者:中建二局二公司退休干部  许敬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中建二局二公司退休办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