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警营里的老黄牛--于万平

 时间:2016-05-17 21:43 来源:平安三门峡责任编辑:张焱
   古语有五十而知天命,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崤山分局,年过50岁或者行将50岁的警察,虽已被归入老民警的行列,但是他们年老心不老,始终坚持战斗在基层和一线。

 


三门峡市公安局崤山分局案侦大队一中队指导员于万平

古语有“五十而知天命”,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崤山分局,年过50岁或者行将50岁的警察,虽已被归入老民警的行列,但是他们年老心不老,始终坚持战斗在基层和一线。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警营里的老黄牛--老于警官。

今年53岁的老于转业到崤山分局已经15年。在局长的印象中,老于的形象像极了“福尔摩斯”。

 “有一次在值班室,老于刚办案回来,身着便装,叼着烟斗。此时的侦查员老于就像极了大侦探‘福尔摩斯’。”老于的经验阅历和淡定从容的气质,崤山分局局长王晓的评价可见一斑。

平平了解到,因为姓于,年龄又比一般民警大,在案件侦办大队,老于又有了外号“老于头”。安安分析:能享受这一 “爱称”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年长,更多的是老于平易近人的性格吧?     

果不其然,评价起老于,同事们说得就更具体了;“勤奋、敬业、谦虚、随和,偶尔还有点小幽默,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群众尽心尽力……”。这一点,案件侦办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王锦国最有发言权,王锦国中队长开玩笑说:“不夸张的说,老于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媳妇儿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呢!”       

接着,王锦国中队长就详细述说了老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都喜欢找老于,原因在于不管任何时候,只要队里一个电话,老于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从来没有半句牢骚。然而老于却平静的说:“我就比大家多一点,遇到事情想得比较多,总怕年轻人处理的不够周到。”

见到老于,平平发现老于就是乐呵的性格。多年的刑侦工作,他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位老民警对于日常值班、办理案件、制作笔录,仍然是亲力亲为。有时遇到复杂命案,老于总是自己整理案卷,保证案卷的顺利诉讼。


工作中的老于
     

目前,案件办理的流程全部需要通过电脑完成,由于年龄偏大,电脑基础较差,老民警们就明显存在短板。安安看到老于时,他正在弓着腰,带着一副老花镜,用二指禅敲着键盘,这股认真劲儿着实令人感动。     

安安不禁在想:“这种速度,录完一个案件需要多长时间?”,对于这种疑问,案件侦办大队一中队辅警水广义说:“有时候问完笔录常常需要忙一个上午录笔录,饭点儿早就过了,老于在办公室泡碗方便面打发午饭。我们这些年轻人很受感染,老民警都这样了,我们还抱怨个什么?”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于的业务素质和执法办案水平可是“杠杠的”。安安了解到,日常工作中,老于十分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熟悉他的同志都知道他的挎包里总是装有一本刑侦业务书籍和一个业务学习笔记本。     

用老于自己的话讲,就是在办案过程中哪里有弄不清、搞不明的问题,就得向书本请教,书本上没有的就得向其他同志求学,平平禁不住想到,这才是“干中学,学中干”、“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吧?正是他这种顽强的拼搏、忘我进取的军人作风,才使老于从公安工作的门外汉逐步成为公安工作业务骨干和破案能手。

基层民警总有忙不完的案件、加不完的班。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老于的角色野是多重的,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既有赡养老人义务,又有照顾家庭、教育孩子责任。       

提起家庭,老于深感愧疚。八十多岁老母亲体弱多病,不能床前尽孝;正上学的儿子,无暇照顾,更没有时间辅导;妻子生病住院,为了破案顾不上进病房。     

提起妻子,老于又是满脸幸福感动。破案后,他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爱人的病房,望着爱人那埋怨目光,他笑着对爱人说对不起,爱人却心疼的说:“俺不是埋怨你没来照顾俺,可是你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啊,你要是累坏了身体,这个家怎么办?”

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下,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干多少干多少,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崤山老民警——于万平。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