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时间:2020-09-16 16:33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张焱
   寄裴衡 唐李商隐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李商隐这首诗是寄给一位叫裴衡的友人的

寄裴衡
 
唐·李商隐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李商隐这首诗是寄给一位叫裴衡的友人的,此人是谁,我们不甚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因为大多数寄给别人的诗词,写的都是自己的事情。
 
何为“别地”?该词不常见,在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也很少用,基本都是指离别之地。但在这里,显然不是这个意思。联系诗题,再根据后面的“独来”,我们就不难明白李商隐所说的“别地”应当是指别来之地,即与友人分别之后到达的地方。这个地方怎么样呢?
 
首联起句便说这个地方萧条到了极点,一个“极”字,不仅写出了环境之极端萧瑟,似乎也道出了内心对此地的不满。下一句紧接着就说,为什么独自一人前来此地?“更独来”进一步强化了此地的萧条,以及内心的不悦。
 
这一句中其实还隐藏着无奈和伤感的愁绪。这里这么萧条,又何苦一个人来呢?是啊,何苦呢?但来或不来,恐怕也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谁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就这一点来说,宋代陆游诗句“谁令骑马客京华”,可与此句互为注解。既然如此,李商隐又为何“独来”呢?这无奈之中还有悲痛。
 
颔联两句对仗工整,紧承上一联,细写此地的萧条。萧瑟是独属于秋天的。叶子转黄,飘零委地,氤氲着生命消逝的肃杀之气。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雨不厌青苔”一句。我初次读到这句诗时,还不知道它出自李商隐此诗,只觉得写出了雨的频繁和亲切,很是喜欢。
 
当然,在整首诗中,这一句的字面意思亦是如此,但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李商隐这句诗不只写出了连绵秋雨带来的萧瑟,更衬托出了自己的孤苦。“不厌”,即不厌恶,说明雨下了很久或者下了很多次,雨和青苔之间好像很亲密。但这可苦了李商隐。这个“不厌”,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厌”。雨这么喜欢青苔,老下个不停,但他不喜欢雨了,只觉得萧条。
 
雨在李商隐的诗中可谓十分常见,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巴山夜雨”了。他当时可是对这雨心心念念的,因为这雨浸透了他的思念。到了这首诗中,他怎么又不喜欢雨了呢?
 
李商隐极为擅长用典,多化用典故来蕴藏自己的情感,却不使人觉得堆砌,反而大有蕴藉含蓄之致,不过有时也难免失于晦涩。这首诗的颈联即化用了沈约和潘岳的典故。
 
南朝诗人沈约虽居宰相之高位,却对御史台更有兴趣,但梁武帝却不用他。于是他便请辞,但梁武帝照样不同意。在他写给徐勉的信中,他说自己年老多病,越来越消瘦,腰带每过不久就要移孔。李商隐化用沈腰这一典故,即是为了表达仕途的失意,自己不过只是宦海沉浮中的一条小鱼,又岂能自己做主?
 
潘仁,即西晋诗人潘岳,他曾为亡妻写下三首《悼亡诗》,才华为人称赞。但李商隐却说,这哪里是因为有才华,而是因为悲痛,因为用情至深。李商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妻子也已经去世了,他能够感同身受。读到这里,我们就知道李商隐为何只能“独来”,为何不喜欢这连绵的秋雨了。
 
写了这么多,李商隐最后却说,我这些杂乱的情绪又有什么值得寄给你的呢?只有比灰还冷的悲凉吧。“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命和情感燃烧殆尽之后只剩下了死灰,和一颗比死灰还冷的心。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