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中的“副高”,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0-03-27 16:38 来源:新华网责任编辑:张焱
   副高是气象学里常见的名词,也就是副热带高压。如果时常关注天气预报,那么你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 夏季,副高的名头很是响亮,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走向,似乎大多数天气变化都与其有一定关系。
“副高”是气象学里常见的名词,也就是“副热带高压”。如果时常关注天气预报,那么你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
 
夏季,“副高”的名头很是响亮,酷暑的持续、雨带的变化、台风的走向,似乎大多数天气变化都与其有一定关系。例如北京多雨的天气就是由“副高”引起,由于“副高”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向北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导致处于“副高”外围的北京水汽充沛,一旦有冷空气侵入,就会下雨。
 
“副高”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导致其“诞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到来的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高”。 我们熟知的“副高”,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多情况下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有一个,它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与我国的天气有着密切关联。
 
如果“副高”处于常年平均位置,那么各地气候正常;相反,如果“副高”偏于常年平均位置,各地将出现异于常年的气候。例如,本来雨量多的地区可能会变成高温和少雨,从而导致出现旱灾;本来雨量少的地区降雨量增大,则会导致洪涝灾害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余木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