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封了千年的历史古都---涟源杨家滩

 时间:2018-08-04 22:18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张焱
   杨家滩,一座活生生的城镇,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古都。缀饰在龙山山麓、孙水之滨,充溢湖湘地域的性灵与纯朴,张扬三湘大地的悲壮和神奇,在历史和现实的罅隙,蒙纱而立。走马杨家滩古城,犹如走进了明清市井生活的淡彩画卷,走进了杨家滩神话传奇的龙门阵地。
杨家滩,一座活生生的城镇,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古都。缀饰在龙山山麓、孙水之滨,充溢湖湘地域的性灵与纯朴,张扬三湘大地的悲壮和神奇,在历史和现实的罅隙,蒙纱而立。走马杨家滩古城,犹如走进了明清市井生活的淡彩画卷,走进了杨家滩神话传奇的龙门阵地……
 
杨家滩亦称杨市,旧称集祥镇,古称连道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湘中建制连道县,隶属长沙郡,故城就在今杨市境域内,因毗邻龙山,又曰龙城。连道县有600多年的历史,到南朝初年,并入湘乡县。据史书溯源,杨家滩古城至少起源于唐代,鼎盛于明、清。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有杨姓大族在此建房定居,始称“杨家垸”,因垸子地处涟水北岸河滩,后改称“杨家滩”。
 
明思宗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赣籍人氏周商臣迁居杨家滩开设了第一家商铺——周宏发国药店,后逐渐繁荣发展成九街两巷(九街即上老街、下老街、上新街、下新街、老横街、新横街、河边街、复兴街和对河的七街铺,两巷是北门巷和半街巷)。街道布局规范,纵横交错,呈“井”字方块形。古镇虽无城墙相围,却有城门相护。东、南、西、北,共有八大城门,东有正东门、紫气门,南有镇南门、光裕门,西有庚生门,北有北门,城内还有迎恩门和中和总门。清康熙年间,杨家滩建制为湘乡县集祥乡,下辖锦石、清溪、纯化、崇信和敦行五都。它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为湘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盛时,“商贾云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烟火万家、帆樯云聚、称为巨镇”,有“湘中明珠”之称,时人誉之“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民国初年,集祥乡改名为集祥镇。民国十九年(1930),湘乡行政区划改制,杨家滩地区建制为湘乡第十区,集祥镇又易名为杨家滩镇,是为湘乡五大集镇之一(湘乡五镇是湘涟镇、永丰镇、娄底镇、谷水镇、杨家滩镇)。至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杨家滩镇从湘乡划归为涟源县管辖。 1995年涟源市机构改革撤区并镇,由杨家滩镇、太和乡、快溪乡合并而成杨市镇。
 
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紧密相关。清咸丰年间(1851),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州夺县、横扫大江南北,很快占领了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为挽救朝廷之危局,清政府任命在家“丁忧”守孝、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奉旨在家乡(今双峰荷叶镇)操办团练,招兵买马,抗击太平军。杨家滩离荷叶塘不到百里,这一带的许多青年士子村夫前去投军,投奔到曾国藩的麾下,他们跟随曾国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桥头李续宾、李续宜为代表的李家将和以杨家滩刘腾鸿、刘连捷、刘岳昭为代表的刘家将。
 
他们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立下赫赫功勋,晋升为达官显贵,其中仅载入《清史稿》的就有:李续宾、李续宜、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昕、周世宽等人。这些文武官员衣锦还乡后,大修豪宅,从杨家滩的胜梅桥顺着蜿蜒的孙水往下,老刘家、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宝让堂等等建筑如连绵的群雕,气势恢宏,慰为壮观。踏着光溜的青石板路,来到这些古朴斑驳的堂屋老院,仿佛走进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湘军名将扑面而来。
老刘家:在杨家滩的东边,现在还保存着一栋青砖花瓦马头墙、飞檐翘壁、雕梁画栋的古宅大院,世称老刘家。老刘家是杨家滩刘氏的祖居之地,始建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分期分区建成,持续近百年,至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竣工。规模宏大,占地二三十亩,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堂屋坐北朝南,前有涟水蜿蜒东下,远有龙山耸立对峙,后有闹市复兴街,四周有高墙相围,为统式建筑结构正堂两侧,右有“东壁门”,左有“西园门”,内设先祖厅堂四个,主堂“光裕堂”,分堂“怡怡堂”、“六吉堂”、“神武堂”,有房屋数百间,居住着刘氏家族一百多户人家。老刘家以天井多而著称于世,据说原有天井108个,现在尚存48个,小的约三五平方米,大的达百多平方米。老刘家建筑科学合理,纵横交错的走廊把各堂院连在一起,雨不湿鞋,晴不怕晒,十分方便。晚清时期,刘氏家族有刘岳昭、刘连捷、刘腾鸿等多人晋升为达官显贵,老刘家更加兴旺发达,规模不断扩大。现在老刘家的正厅还悬挂同治皇帝御赐的“大夫第”牌匾,显示了刘家曾经的显赫地位。
 
存厚堂,是清末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弟弟曾官至布政使的刘岳晙的府邸。存厚堂始建于同治年间,历时数年方才建成,是杨家滩现存最为美观气派的堂屋建筑之一。它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座北朝南,前临孙水河,背靠竹山,房前右边有果园、池塘,正门前方有石阶逐级而上,上有月台,宽约40米,长近200米,均由条石砌成,正门的门框上刻有石狮,门槛上有花鸟瑞兽雕刻,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主人的尊贵,当年的豪华气派依稀可见。
 
光远堂,是清末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弟弟刘岳昕所建。光远堂为4进3横的建筑,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前有池塘,西边有口水井,后有两座碉楼,光远堂设计独特,堂内装饰古朴自然,雕花石刻很是精致。解放战争时期,聂绍良率湘中游击支队由此打入杨家滩,其房屋多有破坏,但是整体建筑还基本完整。

德厚堂,是清末布政使刘连捷的府邸。位于旧时长沙至宝庆的官道旁边,房屋座北朝南,为4进5横的统式建筑,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门前有十三步石阶,意喻皇帝赐封的十三太保之意。槽门上有圣旨牌匾“乐善好施”,路过此地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威极一时。百年风雨后,德厚堂建筑大部分倒塌毁坏,但是正厅和偏房还在,堂内的龙形雕刻和屋脊上的彩绘依旧十分美观,它们见证了德厚堂辉煌的过去。
 
师善堂,是清末布政使刘连捷的儿子所建,为四进院落,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座北朝南,屋前有口大池塘,塘岸由清一色的条石砌成,池塘南10米为孙水河,河边有专门的私家码头和水井。堂屋的西边有花园,东边有小池塘,后有竹山,郁郁葱葱。走进师善堂,堂内装饰精美,雕梁画栋,木质门窗美观古朴,阁楼雕刻栩栩如生。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或隔扇,还是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正厅阁楼的隔板上,就有八仙过海、文王访贤、桃园结义等多种浮雕透雕。或人物故事,或花鸟虫鱼,雕工之精细,让人叫绝。师善堂布局科学,工艺精美,整个建筑充溢着江南小镇古老文化的韵味。
 
云桂堂,始建于明代彭姓,后因其子孙凋零,于清同治年间转卖给清末布政使刘连捷的亲家彭胜安。胜安在原基础上扩大建而成为现在的四进院落,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目前杨家滩保存最为完整的堂屋大院。在平坦的杨家滩田垄上,云桂堂长达180多米的风火墙巍然屹立,蔚为壮观。堂屋的前面有口大荷塘,每到夏天荷花馨香沁人,让人心旷神怡。云桂堂为四进五横的建筑,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堂内开敞明亮,设计合理。宽约10米,长近百米的正屋大厅非常壮观。正厅的两边分别是厢房、耳房、杂房。云桂堂的装修古朴自然,阁楼、木隔墙、花窗等十分漂亮,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大院建筑。
余庆堂,又名鼓松堂,是清同治年间湘军名将刘腾鸿、刘腾鹤父亲刘镇湘(刘连捷弟兄)任宾公所建,二子腾鸿、五子腾鹤在晚清与太平天国作战中先后阵亡,清廷对刘家封赏有加,刘父为追忆儿子炫耀门庭,于清同治二年建此堂屋,历时数年建成,并命名为余庆堂。为四进青砖花屋建筑,占地1万多平方米,财门包括扦牙为大青石加工而成,龙柱为两根石柱,石柱上有石鼓、石狮,每根重约5吨,财门前有青石铺就的大坪约400平方米,坪前石砌水塘一亩,进入财门又有青石铺就的内坪约300平方米,阶级堂屋均为青石铺就,有天井7个也为青石铺就,院内雕梁画栋,设计制造精美。
 
胜梅桥,原名杨滩桥,是境内孙水河正道唯一的一座三孔石拱桥,三拱长39米,宽6.7米,高10米。清康熙年间,系州同姚春芷(又名姚蘭友,板桥姚族二十世祖,创建兰友族塾,同时捐修了金石桥和冒河桥)捐修。与此同时,邑士李文昭在下游梅林江捐修石桥,七拱,称“梅胜桥”,因梅林江处于孙水和枧埠水交汇合流之处,后圮于水,遂改桥置渡。杨滩桥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和二十四年(1844),两圮于水,姚氏后裔引以为鉴,矢志不渝,要使杨滩桥胜过梅胜桥,捐修加固,并雕刻镇邪神龟一只,从此,桥墩坚固,砥柱中流,再无圯水之患。人们巧妙地把梅林江的“梅胜”桥二字易位,称“杨滩桥”为“胜梅桥”。
 
彭氏宗祠,在大冲,今老桥村,为规模宏大的典型江南祠堂建筑,是杨市境内保存最完整、着色最鲜美的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间(1766年)由彭氏族人将旧祠扩建鼎新,上立主堂,中建餐堂、下为乐堂,左为学舍,右为住室,中堂上悬横匾书“仁孝诚敬”四字。祠内建有彭族义塾藏书库,共收经典古籍642本。后咸丰年间(1854年)大举修缮扩建乃成今之规模,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由乐楼、主堂、享堂、关公堂、偏房等组成,系石、砖、木结构,其设计科学,雕花古朴自然,四周山色青翠,湄水绕祠而过,整个古建筑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景色怡人。


(责任编辑:张焱)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