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重视非遗传承,保护文化遗产

 时间:2024-07-15 23:39 来源:香港每日电讯责任编辑:白絮
   香港每日电讯,香港特别行政区网络新闻日报

        格尔木市少数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为抢救与保护、传承和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格尔木市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文化等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截止2024年3月,格尔木市共有4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各级名录,其中:市级名录20项、州级名录16项、省级名录8项、国家级名录1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6人。

        近年来,格尔木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申报、技艺保护及文化传承等日常工作。

同时,为建立和规范格尔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评认定推荐工作,成立了格尔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审委员会,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普查登记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刺绣、蒙医药、蒙古族各种民间习俗及各种民间手工技艺。成功申报蒙古族刺绣1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蒙古族民间祭火(民俗)、蒙古族木雕、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蒙古族达罗牌(游艺与杂技)、围鹿棋(游艺与杂技)、蒙古包制作技艺、格尔木蒙古族马奶酒酿制技艺、蒙古族牛羊皮绳编织技艺等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9名。

成功申报民歌《尕斯湖畔芨芨草》、台吉乃尔古姓氏(民俗)、民歌《特布德昭的落成》、蒙古族毡绣技艺、昆仑山的传说、藏族玛尼石雕技艺、回族针灸疗法、蒙古族“麻勒色德尔勒呼”习俗等1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64名。

成功申报海西蒙古族服饰、刺绣传承基地、蒙古族那达慕传承基地、蒙古族毡秀制作技艺、蒙古包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蒙古族木雕传承基地、藏族手工技艺传承基地(玛尼石雕刻手工编织)等州级传承基地已成功申报8项。

        2011年,成功申报命名郭勒木德镇国家级木雕刺绣之乡和乌图美仁乡国家级那达慕之乡。

截止目前,格尔木市非遗展厅、非遗传习所展出展品500余件,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加大对艺人扶持保护和技艺传承力度,支持鼓励民间艺人开办个人作品展,并积极引导传统节日,将以前自发性节日,更加有效、系统的组织起来。

多年来系统引导举办乌乡那达慕大会、大乡花儿比赛等活动,更好的推动和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在传承方面,格尔木市加大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现有逐步繁荣化、规模化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传承带头人149名,学徒200余人,成规模工艺产业6处,从业人员30余名。

近年来,格尔木市积极加强非遗文化对外交流,组织民族民间工艺品、剪纸艺术、藏族编织、玛尼石雕刻、蒙古族木雕、服饰等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非遗代表队,积极参加海西州组织的各项非遗展示及比赛活动,均取得出色表现。

赴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参与省内外展销活动及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活动,在充分展示格尔木市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和特色文化产品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格尔木市对外城市形象,成为宣传推介格尔木的又一良好平台。


(责任编辑:白絮)
------分隔线----------------------------

 

{dede:sql sql='Select content ,substring(content,1,300) from dede_arctype where id=1'} [field:content function='cn_substr(html2text(@me),460)'/]... {/dede:sql}